2022-06-30
夏饷铺鄂侯贵族墓地出土的铜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是南阳盆地、汉水流域的重要城市。汉水支流白河,史称淯水穿城而过。距南阳市10多公里、白河东岸2公里处,是古代通往中原的古道。古道路旁有一个村庄叫夏饷铺村,传说是三国蜀大将黄忠故里,也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火烧博望后经宛城火烧新野的通道。2012年4月开始修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时,在夏饷铺村发现鄂国贵族墓地。考古工作者终于找到从西周中晚期就不见于历史文献、青铜器铭辞记载的鄂国,使这个小小的夏饷铺村成为全国民众关注的焦点,中国历史、考古学者开始瞩目这个地方。2012、2013年,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对夏饷铺鄂侯贵族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发现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古墓葬六十多座,出土青铜器、陶器、漆器、木器、玉器等上千件。青铜鼎、簋、簠、盘等器物近百件,其中带铭文青铜器四十余件,铭文有“鄂侯”“鄂伯”“鄂姜”“养伯”“上鄀太子平侯”“围侯”等。......
走进鄂州湖北省为什么简称鄂1谜一样的古鄂国5000多年前,“扬子鳄”广泛生活在长江流域。于是,以鄂州地区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捕鳄为生的民族,由于鳄鱼凶猛,面目狰狞,故又称作四口之“噩”,这四口的“噩”,逐渐成为鄂州地名的标志,一个方国慢慢地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古鄂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方国。据<史记》等文献记载,黄帝的姞姓子孙封在鄂国;夏商时就已经成为诸侯国。《殷本纪》记载,商纣时以西伯、九(鬼)侯、鄂侯为三公,可见鄂侯在商末的地位是非常显赫的,鄂国也是十分昌盛的。三公中九侯的女儿因天生丽质人选王宫,但是因为看不惯纣王的荒淫残暴,被纣王杀害了,残忍的纣王还把九侯做成肉酱。众诸侯得知这件事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有鄂侯冒死进谏。据史书记载,当时鄂侯面对纣王是“争之瞻,辩之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眼睛目不转睛盯着纣王,口中愤愤有词。结果呢?纣王一怒之下,把鄂侯也给杀了。西伯侯姬昌看到鄂侯、九......
鄂千秋:(公元?~前190年待考),沛人(今江苏沛县)。著名汉朝开国功臣。鄂穆图:(公元?~1662年待考),满族,字麟阁,号遇羲,张佳氏;长尼和乐人。著名清朝大学士,满族鄂氏鼻祖之一。鄂克逊:(公元1641~1729年),满族,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著名清朝大臣、将领,满族鄂氏、傅氏鼻祖之一。鄂尔泰:(公元1677~1745年),满族,字毅庵,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著名清朝大臣,满族鄂氏鼻祖之一。鄂恒:(生卒年待考),满族,字松亭,伊尔根觉罗氏。著名清朝官吏。清朝时期官至陕西知府,著有《求是山房集》。...
孝献皇后董鄂氏(1639-1660),就是《少年天子》中皇帝深爱的乌云珠。这位深得顺治皇帝宠爱的皇贵妃究竟是谁?从哪里来的?一般认为有下面4种说法。1,是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洪承畴投降清军后,带兵攻打江南,生擒董小宛。本想占为己有,奈何董小宛誓死不从。洪承畴为了讨好清朝主子,就把她送给了顺治皇帝。这个说法我认为不太可能,因为她是汉族女子,就算进了宫,顺治宠爱她,孝庄太后也不可能让一个汉族女子当皇贵妃,而且权势比皇后还大。2,是襄亲王博果尔的福晋。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15岁时没有成亲就死了,所以他根本就没有福晋。戏曲和影视作品多采用这一说法,一来是因为满清早期有叔嫂通婚的习俗,二来这种说法能够博眼球,大家感兴趣。3,汤若望的日记里提到过,顺治皇帝对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爱慕有加,军人死后,他将这位军人的妻子收入宫中,封为皇贵妃,并生一子。本来皇帝要立他为太子,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
安平堂:汉代时沛人鄂千秋,从汉高祖定诸侯有功。在汉高祖大封功臣的时候,一时位次不好决定。鄂千秋说:萧何是万世功,应居第一。这意见很称刘邦心意,因此封鄂千秋为安平侯。...
? 蒙哥汗抵达钓鱼城的那年秋天,得知南攻荆襄的塔察儿出师不利,就命忽必烈代领其军,渡江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昌)。开庆元年(1259年),忽必烈进抵鄂州的长江北岸。九月,他接到蒙哥汗的死讯,却仍命大军克日渡江,包围了鄂州。 理宗急命贾似道从峡州(今湖北宜昌)驰援,并在军中拜他为右相兼枢密使,全权指挥四川、京湖、两淮前线的所有宋军。贾似道赶到汉阳驻营,与鄂州守...
皇帝不是一般人,是一国之君,是政治家,好皇帝往往不是好情人,好皇后是母仪天下,统率六宫,似乎与皇帝关系不大,面对这条规矩,多情多欲的顺治可不打算遵守。顺治对配偶正妻十分重视,这位风流倜傥的少年天子所倾慕的女子,既要是“佳丽”,又是“才女”。 顺治与第一位皇后的结合完全是场政治婚姻。清入关以前,满族往往把婚姻作为政治斗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使帝王家族与皇后蒙古家...
顺治十三年,是孝庄太后最头疼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她遇到了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她的儿子和他的父亲一样是一个罕见的痴情种子。竟然为了一个女子,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将自己弟弟博果尔的女人接入宫中,在博果尔死了不到一年的时候。虽然在满洲人眼里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自古以来他们之间的女人都是这样辗转在各个男人之间的。儿子娶父亲的妻妾,弟弟娶哥哥的,哥哥...
鄂邑长公主是汉昭帝刘弗陵同父异母的姐姐,汉武帝死后,这位公主就是唯一一位还在世的公主了。由于汉昭帝年幼,鄂邑长公主便受命在皇宫抚养汉昭帝。 在宫里的那些年,鄂邑长公主每年收到的赏赐多不胜数,可见汉昭帝对她的喜爱。 汉朝帝女称公主,汉昭帝时期被封为长公主。如果鄂邑长公主本本分分的照顾汉昭帝,她会成为整个汉朝最尊贵的人,就俩皇帝都要敬她三分,可惜她...
说到这个顺治帝很多网友都知道页还是真的蛮有意思的一位皇帝,其实小编的意思就是他是一个情种了,他对董鄂妃的爱,那就是需要用故事来讲的,所以他到底有多爱董妃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的话要说的,下面就为大家来揭秘看看,感兴趣的可别错过了! 顺治十七年八月,二十二岁的董鄂妃病逝,第二年正月顺治帝崩于痘症,演绎了一曲帝妃生死相依的绝恋。 顺治帝之死,源于爱情上的纠结。他在...
济南市鄂氏字辈:凤熙文子士世惟正大光明忠厚传家青岛市鄂氏字辈:松培忠诚意志祝新邦临沂市鄂氏字辈:纪志茂学德胜天开运济宁市鄂氏字辈:江武老派二十字:忠宁启世大廷??永士帝其正道光明继志懋学罗麻老派二十字:太公升从仲廷荣正封汉兴启宗绪光前裕後显扬菏泽市鄂氏字辈:德盛天开运伦敦祚定昌传家隆礼义华国富文章时建经猷远咸宜福荫长发祥徵善庆益寿保安康武昌郡进贤堂鄂氏宗系,出自芈姓,应是鄂王红的后裔烟台市鄂氏字辈:凤熙文子士世惟正大光明忠厚传家淄博市鄂氏字辈:松培忠诚意志祝新邦泰安市鄂氏字辈:纪志茂学德胜天开运潍坊市鄂氏字辈:太公升从仲廷荣正封汉兴启宗绪光前裕後显扬日照市鄂氏字辈:德盛天开运伦敦祚定昌传家隆礼义华国富文章时建经猷远咸宜福荫长发祥徵善庆益寿保安康武昌郡进贤堂鄂氏宗系,出自芈姓,应是鄂王红的后裔...
雅聚一堂,当歌咏志;高贤四座,见德思齐。任贤廷秀,一代奇英成霸业;仰斗瞻山,千秋史册纪吴王。慧目识人,天下归心,四海栋梁擎北斗;明君纳士,鄂州定鼎,八方龙凤聚东吴。尚计任才霸身忍辱;招贤养士鼎峙中华。广招俊杰奇英,敌曹亲蜀,鸿成帝业;善用能人贤士,献计筹谋,鼎立江东。招侠士、纳贤才,参政献谋兴国策;继鸿基、承德业,励精图治振中华。广聚贤才,风云际会;弘兴帝业,龙虎腾骧。以武而昌,自凭英杰;知人善任,当数仲谋。纵览古今,议政参谋中外异;横察中外,招贤纳士古今同。纳士招贤谋一统;联刘抗魏定三分。睿智重贤,略谋远大;虚怀纳谏,心地光明。怜天下三分,广聚贤才图一统;恤江东百姓,敢将吴国固千秋。纵览古今,议政参谋中外异;横察中外,招贤纳士古今同。广聚英才,汇睿智而图大业;礼贤下士,纳春风以振高怀。容贤蓄士雄分汉;省己纳言志统天。鼓瑟吹笙,共谋江表千秋业;腾蛟起凤,独领东吴百万军。贤聚一堂,岂惟鲁肃高......
黎民百姓之后,古华夏文明进入了一段比较太平祥和的发展阶段,因为战争减少了,粮食充足了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华夏文明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到来了,据不完全统计公元前3000年左右,华夏人口一度达到近百万之多。随着人口急剧增多,原来简单的以小狗小猫小鸟称呼人词语明显不够用了,于是乎古华夏部落联盟第一任首领黄帝,也就神话故事中的中华“人文初祖”便给自己二十五儿子中的十人另僻它姓,比如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依殷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其它未得姓氏的一部分继续跟自己的居住地轩辕之丘姓轩辕氏,一部分则跟部落建都的位置有熊姓有熊氏,这一部分后来就建立了楚国。关于这段历史在后来的数百年后的《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晋语》: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依殷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这两......
蒙古族的鄂恩济特氏,世居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卦尔察(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ngite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鄂氏者。...
鄂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2位。鄂姓出自姞姓,得姓于商末周初,是以国为姓的姓氏。相传黄帝的姞姓子孙受封于鄂,即今天的河南省南阳,是夏商时的诸侯。商末鄂侯与西伯姬昌、九侯并称“三公”,纣王不仁,杀了九侯,鄂侯为了替九侯伸冤,得罪了纣王,全家被杀。鄂侯的子孙从此就以国为姓,世称鄂氏。又有学者认为鄂氏出于春秋时期,根据《名贤姓氏言行类稿》上记载,鄂氏出于晋鄂侯,他的子孙以爵号为姓。而《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熊渠的第二个儿子红被封为鄂王,他的后代就以鄂为姓。《姓氏考略》上则说,楚王的弟弟鄂君被封于武昌东鄂,子孙就以国为氏,称为鄂氏。鄂是湖北省的简称,在春秋时代属于楚国的领土,称为鄂邑,隋、唐两代并被置为鄂州。古代的鄂州在今湖北省武昌市,是全国鄂姓人家的发祥地。望族居于武昌郡(今湖北省鄂城县)。...
? 在唐朝军队628年收复鄂尔多斯地区之后,在党项首领细封步赖的率领下,党项人在628—629年掀起了归附唐朝的第一次浪潮。拓跋赤辞是一位强硬的党项首领,他通过联姻,与吐谷浑王慕容伏允结成了联盟。最初,拓跋赤辞拒绝了唐朝的招诱,到635年吐谷浑统治者自缢之后,拓跋赤辞及其追随者得到了唐朝的抚慰,他才非常勉强地归附了唐朝。631年,党项地区被分作了32个“羁...
鄂(è)姓 分...
袭(xí)姓【摘要】袭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姓源〕其姓源自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据《风俗通义》记载为“宗贝人七姓”之一。据《后汉书·南蛮传》及《华阳国志》记载,古巴国七姓为:罗、朴、督、鄂、度、夕、袭。〔名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袭氏2例,袭姓的历史名人三国时蜀汉有袭肃;晋代有隐士袭元之;宋代有袭盖卿,常宁人,理学家。〔供橱〕袭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八号供橱。...
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自公安至鄂都,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为武昌郡。治所在武昌县(今鄂州市区)。属荆州。吴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即帝位于武昌。晋元康元年(291年),武昌郡划属江州。东晋建武元年(317年),江州治所设在武昌(今鄂州)。刘宋时,武昌郡由原属江州改属郢州。州治移夏口(武汉武昌区)。陈(557—589年),隶属北新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武昌郡。...
鄂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委员会会长朱炳国处。鄂氏六修家乘,(清)耿荣安编辑,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建档案馆。满族栋鄂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八旗谱牒馆。...
郡望武昌郡:公元221年三国吴孙权分江夏、豫章、庐陵三郡之地,设置武昌郡。不久改名江夏郡。两晋太康初年又改为武昌郡。相当今湖北省武汉至江西省九江一带地区。堂号安平堂:汉代时沛人鄂千秋,从汉高祖定诸侯有功。在汉高祖大封功臣的时候,一时位次不好决定。鄂千秋说:萧何是万世功,应居第一。这意见很称刘邦心意,因此封鄂千秋为安平侯。此外,鄂姓的主要堂号还有:“进贤堂”等。...
在遵化城西清水河东,鄂姓最先定居,故取村名为鄂家庄,鄂姓建庄却不在庄里住,只是他们的祖坟被吴姓人看着。...
近日,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行考古发掘时,取得了重大成果,发现了春秋早期鄂国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批青铜器[注: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玉器、漆木器、陶器等重要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该墓地...
雍正朝宠信的几位大臣,大家最熟悉的应当有年羹尧、隆科多、李卫、田文镜,而独独忘了鄂尔泰。鄂尔泰在雍正帝心中的地位,堪与李卫、田文镜相比。 如果说鄂尔泰是一匹千里马,那么雍正帝就是他的伯乐。鄂尔泰在康熙三十六年中举入仕,官途不顺,一直到康熙六十年他42岁的时候还只是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自己都感叹作诗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 年过四十人生...
《晚次鄂州》原文翻译赏析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作者: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译文:雾散云开远远望见汉阳城,孤舟漂游还要走一日路程。商贾在白日睡觉知道浪静,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生。看三湘秋色两边鬓发衰白,望万里明月思归心意更增。家乡旧业已经被战乱毁尽,哪堪再听见江上鼓角声声。注释:⑴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鄂州市。⑵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⑶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⑷估客:商人。⑸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⑹衰三......
《鄂州南楼书事》原文翻译赏析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作者: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译文: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注释:⑴鄂(è)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南楼:在武昌蛇山顶。⑵.四顾:向四周望去。山光、水光:山色、水色。⑶凭栏:靠着栏杆。十里:形容水面辽阔。芰(jì):菱角。⑷并:合并在一起。一味凉:一片凉意。赏析:《鄂州南楼书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天,热得可怕。那天晚上,诗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他倚栏而望,明......
2.4-10册 (卷2-8)
1.1-4册 (首2卷; 卷1-2)
3.10-12册 (卷8-10)
8.鄂氏宗谱, 8, 1274–1904
2.鄂氏宗谱, 2, 1274–1904
5.鄂氏宗谱, 5, 1274–1904
4.鄂氏宗谱, 4, 1274–1904
7.鄂氏宗谱, 7, 1274–1904
6.鄂氏宗谱, 6, 1274–1904
1.鄂氏宗谱, 1, 1274–1904
Copyright 2023 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5